養兒一百歲,真係要到九十九先諗退休?


多年前有個廣告,其中一句對白令好多父母為之震撼:「養大一個小朋友要400萬。」今時今日,呢個經典已經變成歷史,湊大一個小朋友嘅花費亦遠超呢個數字。

有人可能因而對生兒育女卻步;相反,仍然選擇為人父母嘅,就比上一代更加廿四孝,人生嘅priority都放晒喺仔女身上。甚至顧住俾仔女「贏在起跑線」,忘記咗自己嘅人生賽道其實都要衝線。
今年40歲嘅阿Man同太太都係專業人士,收入理想。由於兩夫婦都喜歡小朋友,所以婚後就算貴啲都揀咗個校網好嘅地區置業,之後屋企亦迎來一位新成員仔仔。阿Man同太太係名副其實廿四孝父母,幾乎每一個決定都係以仔仔為先,而仔仔喺佢哋悉心栽培下都好乖好醒目,啱啱先入咗一間唔錯嘅國際學校。
聽落happily ever after嘅美滿生活,其實有一個隱憂。

自從仔仔出世後,即使兩夫婦收入唔錯,要應付有增無減嘅開支都開始無咁鬆動。衣食住行、供樓、外傭姐姐、仔仔嘅興趣班、書簿雜費等,仲要預留筆錢未來俾仔仔出國留學……阿Man作為屋企嘅CFO,深感每分每毫都不容有失,穩陣起見,佢採取cash is king嘅理財策略,謝絶投資以避免損失,甚至連廿幾年後先拎嘅MPF都全數放喺強積金保守基金。
阿Man忽略咗現金儲蓄係唔識增值,長遠會跑輸通脹;今日睇落都幾好用嘅儲蓄,將來都有機會變得唔見使。日後小朋友出咗身,兩夫婦終於可以專注返自己條跑道嘅時候,可能係已經臨近退休嘅年紀,如果到時先發現手上嘅現金貶值唔夠過下半世, 唔通要仔仔一個養兩老?廿四孝嘅阿Man又點會想成為仔仔嘅負擔?

咩係投資,你真係知?
要解決呢個難題,首先要糾正阿Man對投資嘅迷思同誤解。好多人都以為投資就係短炒,高風險易輸錢,聽到都避之則吉。其實除咗搵快錢嘅短線操作,仲有追求長遠資產增值、可利用時間降低投資風險嘅長線投資。投資市場隨住經濟週期起跌係正常現象,短期嚟講就更容易因為各種原因如市場消息/氣氛等而上上落落。但一般嚟講,有質素嘅資產喺長遠、宏觀嚟睇價格都會增長,就算中間有起跌,長期持有嘅投資者都相應能夠做到資產增值。換句話說,長線投資(特別以十數年起計)可以利用時間抵禦市場短期波動,降低投資風險。

同樣地,阿Man嘅其他儲蓄,如果喺未來幾年時間內未需要動用嘅話,都可以考慮用咁樣嘅模式管理㗎。
兩招輕鬆管理風險
不過唔少同阿Man一樣謹慎嘅人可能仍然覺得危機四伏:「拉長十幾二十年睇係有增長,但如果中間高位入錯市都有排坐艇喎……」
「揀啱資產就長遠增值,揀錯咪無得翻身?」
呢啲都係合理嘅憂慮,以及投資真實要面對嘅風險。但除咗逃避,可以試下利用一啲投資策略嚟做好風險管理:
- 平均成本法
- 用定期、定額嘅方式投資,代替整筆資金一次過入市。
- 每次用相同金額以市價買入資產,當資產價格上升,會買入較少單位,當價格下跌,同樣嘅金額就可以買入較多單位。強積金每月定額供款就係一個應用例子。
- 長遠而言,呢個策略有「拉上補下」嘅效果,拉勻資產嘅買入價,有助抵禦市場短期波動,免除入錯市嘅憂慮。

- 分散投資
- 將資金分散投資喺多種唔同種類、唔同地區嘅資產
- 投資風險除咗取決於資產種類(如股票、債券、現金等)外,仲會受所投資地區嘅社會、政治、經濟變動(包括利率升降、信貸評級、投資市場波動同個別行業表現)等因素影響。
- 如果投資組合內嘅資產嘅多元性高而相關性較低,當個別資產價格/地區市場出現波動嘅時候,組合內其他資產未必會受影響,從而可以減低投資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