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被「心理帳戶」影響財務決策嗎?

情景一:假設你的偶像在紅館開騷,你買了張1,000元門票,進場時才發現遺失了門票,而售票處還有票賣,你會補買一張門票嗎?
情景二:同樣是你的偶像開騷,門票只在現場發售。到了售票處,你才發現自己丟了一張1,000元紙幣,你會繼續購票嗎?

「心理帳戶」影響財務決策

「心理帳戶」影響財務決策
上述的心理測驗與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的學說有關。根據學者研究,人的大腦會開設不同的「帳戶」以對應各種不同來源或用途的金錢。即使是相同金額,若放在不同「帳戶」中,便會受到個人觀感偏執的影響而變得份量不同,最終影響財務上的決策。每月發放的工資是辛勞工作換來的,須節約,但年底的花紅何不花費一下慰勞自己?(結果源自花紅的一筆過消費可能比每月努力節約的還要多);公司抽獎獲得超市禮券,乃幸運得來的錢,購物何須格價?小賭贏了點錢,意外之財,隨便花掉又何妨?以上都是「心理帳戶」(Mental Accounting)影響下的常見行為。如果理智地分析,就會發現手中的一元,無論來源如何,都是屬於你的一元,應一視同仁。
不要忽略你的強積金

不要忽略你的強積金
由今天開始,大家要警覺「心理帳戶」這個幕後黑手的存在,不要被它擾亂你的財務決策。你要多關心你所有的資產,包括強積金及其他退休投資和儲蓄,培養細閱強積金周年權益報表的習慣,了解過去一年戶口的供款和投資概況,考慮是否需要按個人情況的轉變,為自己的強積金作一些檢討及調整,不要因厚此薄彼而誤了退休大計。麥錫恩 — 特許金融分析師(CFA®)
請按此瀏覽「突破盲點 樂享退休」系列文章
請按此瀏覽「突破盲點 樂享退休」系列文章